首页
东方博雅社
学术研究
艺术鉴赏
当代画家
艺术展览
绘画长廊
中国书法
艺术图书
关于我们
English
     
 

北美艺术出版社(North America Art Publishing House)在北京邀请中国美术理论名家、中国绘画名家及中国画学学者座谈60卷本英文版东方艺术《中国名家绘画》大型系列画册的学术问题与编辑方案

 
 
    2007年9月10日,北美艺术出版社(North America Art Publishing House)在北京邀请了中国画界著名理论家、教授、画家,举办了关于确定英文版60卷本《中国名家绘画》编辑方案的座谈会。中国当代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先生,中国著名画家、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童中焘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产兴先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郜宗远先生,中国美术馆原研究部主任董玉龙先生等《中国名家绘画》系列画册总编学术委员出席了座谈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奚静之先生,加拿大中国艺术研究所(Canadian Institute of Chinese Art)常务副所长Yvonne Li Walls(李盈)教授,编务席晓萍(Cathy Xi)女士等出席会议,座谈会还邀请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伟平先生,江南大学教授黄培杰先生,中央美术学院
 
 

刘礼宾先生,北京欧亚艺术中心彭兴林先生等出席。会议由北美艺术出版社总编、SFU大学教授JAN W.WALLS先生与加拿大北美艺术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艺术家况达先生主持。
   座谈会上,况达先生就北美艺术出版社选题60卷本英文版东方艺术《中国名家绘画》的编辑思路与方案作了说明;JAN W.WALLS就西方与东方文化艺术的差异与交流以及编辑《中国名家绘画》项目与创刊《笔墨时代》杂志的意义作了演讲,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教授,中国著名画家童中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产兴先生以及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郜宗远先生都对这套艺术画册发表了重要的意见与建议。
  座谈会就北美艺术出版社编辑出版英文版60卷本《中国名家绘画》的意义、方案、形式以及近代以来名家选定的原则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居“一”治“一”,弘扬“笔墨之道”
 
 
    ——斥破吴冠中的“归零说”
 
 
童中焘
 
    标题中“斥破”,“斥”为“指出”义;破者,解析其是非而去之。本文的目的,是消解“归零”说,消解“消解笔墨”论;弘扬笔墨之道,是为居“一”治“一” 。
  吴冠中以作品价巨而名高。自其“笔墨等于零”的论调出,因价巨名高,影响大且广,流害至今不能息。今年十月,吴冠中来杭州参加中国美院八十周年纪念活动,坚持他的所谓“归零”说,大谈艺术之“美”与“创造”的空话,见诸《美术报》、《杭州日报》、《中国美术学院报》的报导与评论。“笔墨等于零”说,自欺欺人。虽然没有多少学术可言,却影响人们对中国艺术的认识,影响中国画的发展。并且事关学术风气。不能不予斥破之。
中国美院报(2007年10月27日)载有《简远高人意,毫端通境逼》一文,其中之“四.‘归零说’—— 形式传承和精神活用的关系” ,可以代表吴冠中本人的基本观点和其拥护者的想法;今即以此段文字为主,并稍引见于报端的若干言论,分条评述之。
  
四.“归零”说——形式传承和精神活用的关系
   吴冠中认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我国传统绘画大都用笔﹑墨绘在纸或绢上,笔与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因之评画必然涉及笔墨。逐渐,舍本求末,人们往往孤立地评论笔墨。喧宾夺主,笔墨倒反成了作品优劣的标准。”吴冠中说,这话有两个层次的理解:一,构成画面,其道多矣,点﹑线﹑块﹑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无穷气氛,孤立的色无所谓优劣,品评孤立的笔墨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
 
   
     
     
     
 
吴冠中的狂妄
 
 
童中焘
 
    偶见《吴冠中说“国画”》(2006年11月16日《老年文摘》摘自《新民晚报》)。吴先生是当今大名家,影响大,故对他的一些说法,不得不辨。
  
  此文不长,全录如下:
  画家吴冠中说:“国画”一词诞生何年何月,我无研究。显然,传教士传来了西洋画,中国人看那洋画,毕竟是异种,于是名我们传统了几千年的画法为“国画”,以示“正宗”。国画和洋画之分,本应淡化或结束于“五四”以后的大交流中。但缘于爱国、爱传统及排斥异端吧,至今仍努力与洋画划清界限,拉开距离,自尊为中国独有的“国画”,其实倒是将自己孤立成异种。世界发展迅猛,并不特别另眼看待“国画”,艺术中没有“照顾”,只有竞争,竞争是战争。而“国画”家放不下架子:“这不是国画,那不是国画”,看来国画深居在围墙里,进不了这围墙者便非“国画”。谁是“国画”的筑墙者,是聪明人?傻子?奴才?柏林墙早已被推倒,“国画”之墙非倒不可,救救墙下的孩子。“国画”特有的制作法是抄袭,美其名曰临摹,曰仿。陈陈相因,千人一面的绘画形式却延续于几千年文化的民族中,是骄傲,是悲哀!
  
  近几年,也有人对“中国画”这个概念提出非议,但并没有什么能自圆其说的道理,又找不到更恰当的名词,于是又时行起“水墨”来,连青绿山水、工笔花鸟都成了“水墨”,同时却否定了中国画应有的标准,反而使画界乱上加乱……
 
   
     
     
     
 
 
 
潘天寿和中国画“特色论”
 
关于“黄河2005′中国画展”暨
中国当代绘画之发展走向座谈会
 
卢 炘
      潘天寿的绘画成名于30年代,至今被荣列“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而受人敬仰。他的中国画创作是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之后的又一艺术高峰。他特长意笔花鸟及山水,兼擅指墨画,偶作人物亦多别致,对书法、诗词、篆刻、画论、画史等均有       由北京欧亚现代美术研究所主办的“2005′黄河中国画展”于2005年初作品结集后,于6月12日—13日在北京举办了作品评审会,并就当代中国绘画创作的发展走向进行了探讨。参加作  
品评审与座谈会的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树声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龚产兴先生、原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董玉龙先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童中焘先生、孔仲起先生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69号峻峰华亭D座217   
邮 编:100029
电 话:8610-58773897        传 真:8610-58773946
网 址:www.galleryofchina.cn    邮 箱:goc@galleryofchina.cn
中国大画廊版权所有2006
              京ICP备06046491号